揭露一个币圈骗局

最近看到很多频道和群都在卖这种钱包碰碰器,其中还不乏有这种很在我们c圈做得很专业的卖家,而且卖的价格还老贵。

那究竟是我们新的一条发展路线呢还是一个等待着我们的大坑呢?让我们一探究竟


🎯 结论先行:

用程序“碰”助记词,想碰到一个真实有人使用的钱包,概率基本为零**,比中彩票还低很多倍。

🔢 为什么概率极低?我们算一下:

1. 助记词空间大小

• 助记词是 BIP-39 标准生成的,常见的是 12 个词。

• 每个词来自一个固定的词库(通常是 2048 个词)。

• 前 11 个词自由组合,最后一个是校验用的(基于前面的 hash 校验)。

所以总组合数大约是:

2048^{11} = 2^{121} ≈ 2.7 times 10^{36}

这是个天文数字。整个地球上每秒都用亿级机器跑,也跑不完。

2. 实际活跃钱包数量非常少

根据链上分析机构的数据:

• 比特币地址总数 ≈ 几亿

• 有余额的活跃地址 ≈ 几百万

• 你“撞”上的是其中的几百万之一

假设你随机生成一组助记词(即尝试一个钱包),你随机碰撞到一个“有人用的钱包”的概率是:

frac{10^6}{2.7 times 10^{36 = 3.7 times 10^{-31}

这是:

• 远远低于中彩票(双色球约 10^{-7})

• 也远低于自然界中粒子之间随机事件的概率

另外BIP-39 助记词看起来确实都是一些“好记”的英文单词,比如:

apple, letter, table, green, mirror, flower, solar, simple, peace, window, welcome, garden

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:

“这些词不复杂,那我是不是可以暴力试出来?”

但实际上这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信息熵陷阱。我们来具体拆一下这个错觉是怎么来的:

🔍 看似“好记” ≠ 容易碰撞

✅ BIP-39 词库是固定的:

• 总共 2048 个英文单词

• 每个词独立编号,用于转码成二进制(并非普通人选择的常用词)

✅ 组合数量巨大:

即使你觉得每个词都是“看起来常见的英文词”,它们组合起来的信息量仍然非常大:

• 12 个词从词库中组合:

2048^{12} = 2^{132} ≈ 5.4 times 10^{39}

这是什么概念?

即便你“觉得这些词常见”,随机正确组合的可能性是接近无限小的。

🧠 再深一点:为什么助记词设计成这种“好记词”?

• 主要目的是让用户能抄下来、记得住、不容易出错

• 但这些词 编号分布得非常随机

• 每个词代表 11 位二进制数(2048 = 2¹¹),用于拼成种子

即使你知道一部分词,比如:

first 3 words: solar apple green

剩下的词仍然有:

2048^9 = 2.7 times 10^{30}

种可能性

❗ 现实中“好记”≠弱助记词

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,你“可能”成功碰撞:

✅ 1. 用户自己选了一套弱助记词(比如用生日 简单词)

比如:“apple cat dog house dog cat dog…”

这就是“字典攻击”的目标

✅ 2. 有人用了网上泄漏的助记词

→ 所以攻击者会从泄漏数据库中去跑(比如 Ledger 泄漏事件)

⚠️ 补充几个现实因素:

✅ 黑客真的会做这种事吗?

会,但是他们一般:

• 用字典攻击,尝试人类喜欢用的弱助记词组合(如用生日、常见英文单词等)

• 用泄漏数据 社工 自动脚本去猜密码或者助记词

• 很少有人真在“撞全库”,因为毫无意义

🚫 网上所谓“碰撞工具”“冷钱包扫描器”基本都是骗局

• 不是骗你买软件,就是钓你安装后把你电脑上的私钥偷走

• 有的看起来“正在跑”,其实只是跑进度条,没在真算

🧠 衍生知识:比特币/以太坊钱包是如何从助记词生成的?

1. 助记词 → 通过 BIP-39 算法 → 私钥

2. 私钥 → 公钥

3. 公钥 → 钱包地址

所以:

助记词 = 钱包的根本身份

一旦助记词泄露,等于钱包彻底被控制

✅ 结论再强调一次:

碰撞一个真实有人用的钱包的概率基本为 0,实际操作毫无意义,网上“自动碰撞器”几乎

圈主 管理员

热门评论
:
该帖子评论已关闭
图片审查中...
编辑答案: 我的回答: 最多上传一张图片和一个附件
x
x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